萬物皆有靈,時間發酵出的部落層次與風味——糯米飯與糯米釀
東海岸阿美族傳統飲食|第三堂課|撒麗坊工作室
教學範圍包含「飲食文化」、「日常工藝」,希望讓參與學員在日常繁忙的生活裡透過手作獲得療癒。
▌文字:蘇鈺婷
▌圖片:蘇鈺婷、康舒雅
糯米是阿美族傳統飲食中,無比經典的食材;在各個歲時祭儀、豐年祭、婚喪喜慶中,糯米製品都是不可或缺。一大早,我們聚在撒麗坊工作室升爐火、煮滾水,正是為了糯米而來。
老師拿出預先泡好的糯米,使用的是 3 號糯米,也是日本清酒使用的原料。先浸泡一晚,讓米粒吸足水分,以蒸的方式進行,相較水煮能使口感更加軟Q!又拿出梧桐樹所製的傳統蒸籠,是部落流傳下的傳統工藝製品。首先,將一部分糯米放進蒸籠,當我們還納悶為何不全下時,老師拿出了秘密武器——「黃荊」,也是俗稱的土姜。將含梗的黃荊一片片鋪在糯米上,是長輩口耳相傳的傳統做法。最後再鋪上剩餘的糯米;擺放同時,老師也叮嚀我們要小心輕放,不要用力壓,留出空間與空氣,煮出的糯米飯就會更蓬鬆。
接著,我們取截成段的月桃莖,以菜刀拍裂,沿著大鍋斜擺。不只是用以固定蒸籠,也取其香氣,完成的糯米飯就會有淡淡的月桃香。
大鍋內的水逐漸燒開,滾起泡沫。我們將蒸籠擺進鍋中,以月桃莖固定,原理是利用水蒸氣將糯米蒸熟,水量需低於蒸籠底部,避免滾水衝進蒸籠。判斷是否蒸熟,則是看水蒸氣的走向。隨著時間流逝,蒸氣先是從蓋子側邊探出頭;不久後,便從蓋子向上竄出,這也代表糯米已經八分熟,可以準備取出了!
我們搭配酸筍與siraw(鹹豬肉),以月桃葉盛盤。當學員各自拿出環保餐具,還在猶豫先從哪道下手時——「你們不用拿餐具啦,我們不是都有『媽媽給的筷子』嗎!」阿美族的傳統吃法,無須刀叉、也不用筷子,是最直接也最簡單地——用手抓著吃。
酸筍酸辣開胃,鹹豬肉鹹香下飯,眾人續了好幾碗飯,還有糯米怎麼辦?發酵做成糯米釀吧!
我們將糯米攤平,將結塊處沾少許水輕輕推開,並撒上酒麴。輕輕將糯米糰剝成粒粒分明的米粒。此時的都歷已吹起深秋的東北季風,老師也提到,部落長輩常交代:「吹南風時不釀酒」,是因夏季的南風帶水氣,容易使酒釀發霉。
「我一邊做一邊跟你們解說,把精靈都嚇跑了。」老師突然拋出了這麼一句話,使得在場學員面面相覷。一問才明白,由於阿美族是泛靈信仰,對萬物抱持著崇敬精神,相信萬物皆有靈,而糯米中也有「糯米精靈」。因此製作糯米釀時,通常只有 1至2人製作,非必要也不會交談,擔心太吵雜會把糯米精靈嚇跑。
我們小心翼翼地將手上的糯米鋪進玻璃罐,用筷子在米糰中間戳出一個洞,讓發酵出的糯米酒有滲透空間。在眾人有默契地放低音量下,感受到彼此對阿美族傳統文化的尊重與欣賞。封罐過後,我們享用老師準備的糯米釀,在糯米精靈發酵出的微醺滋味裡,感受著阿美族傳統文化、泛靈信仰的層次與風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