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受臺東的部落食尚,由族人帶領體驗美好慢生活
圖/文:微笑台灣
以人本角度規劃的「臺東部落食尚」,遍及緃谷、南迴、海岸、市區及離島計29間店家,藉由部落文化的款待,展現地方創生與環境永續的迷人魅力。
來臺東玩什麼?在許多知名景點與季節活動之外,占三分之一人口數、散居著7個原住民族群的臺東,領略獨特的部落生活,絕對是深入認識臺東文化必安排的行程。由縣政府推出的「部落食尚」品牌,今年再度特選6間特色店家加入,要以部落的美食與遊程,滿足遊客的不同需求。
以山海體驗搭配純真原味的「三個男人」
位於臺東最北的長濱,瀕臨太平洋,由小嚴(嚴季陸)、Leo和Saway組成的「三個男人」,成立3年來推廣山海體驗遊程與部落美食廣受好評,期待透過「部落食尚」的宣傳介紹,讓遊客了解海岸阿美族的生活,為部落年輕人的返鄉就業鋪路。
一直生活在西部的小嚴,因為照顧母親而回到長光部落,開始經營民宿。Saway是小嚴的表弟,在4年服役期間離開家鄉後,讓他明白自己還是適合長濱的生活,退役後返鄉務農,農閒時各種雜工都做,甚至到餐廳當廚師。自稱為「別人」的Leo,住在隔壁真柄部落,曾從事業務與高科技業,回鄉13年,利用家中的小農地開設露營區,透過烹飪結識Saway。3個人經常相約上山打獵,談話中發現彼此理念相近,於是發揮各自的長才,組成「三個男人」。
開放式的粗曠廚房裡,3個人忙進忙出;Leo解釋,成功鎮以北的海岸阿美,男孩要學習做菜、宰殺牲畜,大家從小就在一旁聽著長輩示範,如何去骨清理並料理為菜餚,所以廚房是男人的天下。「三個男人」成立前,長濱已有許多風味餐廳,「我們的餐點風格是原味而且在地,不屬於繽紛花俏,卻可以吃得很飽。」
上桌的竹筍湯,是不久前上山進行體驗活動摘回來的刺竹筍,出土超過1公尺的竹筍,最尖端的嫩心適合各種料理,往下的每一節,只取竹節上方約3公分的可食部份,與辣椒、芋頭梗、豆子和山羊腸道物一起醃漬發酵,就是阿美族的傳統酸筍。
「三個男人」的體驗活動不只上山也下海,抓浪花蟹、沙蟹,還有釣石縫中的沙塘鱧,甚至是傳統編織、醃漬,以及部落行腳。小嚴提到,很多部落青年想回家,卻擔心沒有工作、不會操作觀光遊程,其實所有的行程規劃,都是大家小時候的遊戲,為遊客呈現最真實的部落生活。
帶動部落的觀光、讓青年回鄉接棒後,「三個男人」還想輔導其他部落,找到自己的環境特色,不同部落彼此串聯,「我們的最終目的,就是要讓到來的所有人,真正融入部落的慢生活步調。」
恢復農村互助精神的「日出禾作」
越過海岸山脈,來到縱谷裡的電光部落,稻田櫛比鱗次。聚落裡一幢白色房屋內,「日出禾作」的男主人黃瀚正專注地沖煮咖啡,「這是電光在地生產的咖啡豆,堅果香氣強,很適合調製加牛奶的咖啡。」端上精心完成的咖啡杯,他笑說自己的本業是稻農,卻很享受在吧檯煮咖啡與遊客聊著天南地北。
小時候由西部搬回部落的黃瀚,始終和外地的親人保持往來,也讓他益發認為部落是他最想住的地方。不愛讀書的他,未來的工作只有耕種家裡的稻田,或是隨父親到工地工作;結果,懼高症讓他選擇了務農,於是大學念了農業,回到家才發現有機種植除了照顧稻子,還有代耕、倉儲、行銷等不同環節。
取名「日出禾作」,電光部落日治時期的舊地名為日出,禾作標明自己生產稻米,也有合作的諧音,他希望集結社區內的店家成為夥伴;「阿美族傳統社會很重視大家聚在一起,以工換工,就是我們講的米粑流,農村互助的相處模式很重要,大家一起工作,跟著長輩在做中學。」
於是農閒時間,黃瀚會帶解說、當攝影,而他最喜歡在自己的家招待旅人。這裡的餐點很簡單,烤麻糬和鹹豬肉飯的甜鹹選擇,搭配一杯咖啡,濃縮版的在地物產,而且零食物里程。
他解釋,麻糬是阿美族的傳統食物,進入年齡階級的時候,有一個給他麻糬的動作,意味著開始被賦予責任;糯米製成的麻糬冷了變硬,外殼成為保鮮層,外出長途跋涉不會腐壞,升起火堆把麻糬切塊放入湯裡或是串烤,又還原成軟糯的口感,正是早期的飲食智慧。鹹豬肉飯則是黃瀚自己種的米,加一點在地梅子自製的梅醬,上方是向阿嬤學的醃肉,炙燒後油香四溢。
種植有機稻作相當耗人力,大學畢業後9年,黃瀚仍在電光努力,只為給家人好友健康的食物。為了讓更多人認識「日出禾作」,黃瀚常參加活動,正如獲選為「部落食尚」一員,代表網路上曝光的機率越高;「我呈現了年輕人留在部落生活的方式,對我而言,城鄉已經沒有差距,那個距離其實是在自己心裡。」
「部落食尚」的每個店家,除了提供美味與好玩,也是部落裡的產業領頭羊,透過各自的用心,逐步將臺東最獨特的原味,透過低碳的行程以及永續的生活態度,介紹世人眼前,讓一趟趟的臺東行,都能飽滿身心靈的感動。